新零售是一個趨勢,而不是風口,它需要從業者要去摸索用戶需求變化,跟著消費場景走;
![怎么利用好新零售帶來的紅利? 怎么利用好新零售帶來的紅利?]()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新零售模式
一、狹義的新零售
即雙向流量的服務型零售,新零售的o2o是有物流邏輯和物流規劃的,簡單來說就是獲客、轉化、提效三部曲;
線下獲客和線上流量打通,線下能為線上導流;盒馬生鮮、孩子王就是線下運營粉絲、線下獲客,互相傳播,把多種娛樂化體驗糅合到一起,然后在導流。
新零售給了我們一個方向,讓我們過去對品類和對流量的理解串聯到一起,這是一條主線,讓我們了解了新零售的一個演化方向。
B2C模式已經發展為舊電商,今天我們進入到了百舸爭流的新零售時代。
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業態大融合,多種流量形態的融合是今天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,也被稱之為“服務型零售的興起”。
簡單來講,服務型零售的內核在于流量成本,任何中心化的流量都是有上限的。
比如賣貨,到了某一階段,你會發現無論你賣的東西品質有多好,也不能再獲得大量新的流量。
這時,就要想辦法獲客,什么辦法?我們會增加服務型的流量。
可見,整個演化的路徑,實際上是成本的不斷提升而尋找到的新的路徑,這是我們看到新零售演化的一個方向。
在這個過程中,舊的業態或許會在某一階段消失,但也有一些新的業態會進一步迭代、重生,甚至出現顛覆性的玩法。
2.廣義新零售
今天所有的零售品牌,只要是創新業態、創新體驗,都可以被扣上新零售這頂大帽子。
希望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的苛選方式將最好的體驗帶給消費者,為顧客打造一個線上、線下全場景覆蓋的購物空間。
通過連接線上和線下,來啟迪泛中產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所以,在消費場景的構建上,地球港要充分研究消費者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和內容。
不管是在實際的物理空間還是虛擬的互聯網空間,會給消費者提供什么樣的商品、服務和內容,如何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是新零售未來核心的組合。
![怎么利用好新零售帶來的紅利? 怎么利用好新零售帶來的紅利?]()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線上線下渠道融合
第一,多業態融合
舉個例子:
地球港的每一家門店都有一個不到10平方米左右的“比鄰海購”體驗區,這個海購體驗區內會有一些實物海購商品的展示,用戶也可以通過搭載AR效果的終端來了解商品。
走進賣場的用戶,主要還是泛中產家庭用戶,他們對購買海外百貨商品有著強烈的需求。
消費者需要購買海外的母嬰用品、化妝品、保健品以及其他優質家居用品,不需要擔心假貨問題,因為這個平臺可以將這些商品有效展示出來,用戶可以現場體驗。
體驗完了以后,他們會成為地球港的會員,然后直接到在地球港APP上的海購平臺,下單購買。
這一輪測試下來發現,這種圍繞著用戶生活方式的業態,幾乎沒有成本,而且用戶轉化率還很高。
能夠來賣場的用戶都是我們的目標用戶,他們除了追求更好的‘吃’以外,還希望更好的‘用’。”
所以,相較于線上的虛擬海淘平臺,賣場提供了實實在在的體驗,讓消費者更有信任感,這種信任感是天然存在的。
而且如果在海購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,消費者可以到店咨詢。
這種線上線下的結合方式,增強了用戶的信任感,轉化率自然就會提高。
其實,新零售不僅僅是對超市、餐飲文化的一個結合,我們會圍繞用戶需求變化的趨勢和他的消費場景,增加更多的業態,這是多業態的深度融合。
第二,多場景覆蓋
傳統的線下門店,它能夠在某一個固定時間段滿足用戶(比如傳統超市工作日的晚市和周末的午市和晚市)。
在這種單一的物理空間和時間下,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是有限的。
而新零售的多場景覆蓋就能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,它可以通過不斷覆蓋不同場景,讓用戶通過多維度體驗來增加對你的認知。
比如我們的超市不僅能夠提供很好的食材,還能提供很好的餐食。
那么,不管是白領還是社區居民,都可以去賣場吃飯,吃完飯還可以順便打包一份下午茶或者購買其他商品。
從早餐到夜宵全天候供應,再融合線上渠道,全場景的滿足用戶核心需求。
第三,多流量的共享
多流量共享不僅僅是把線下流量轉到線上,而且還要把這些線上流量有效轉到線下。
這讓消費者更好地體驗我們為其提供的餐食、商品、服務,甚至還有一些泛科技產品(抓娃娃機、照片打印機、迷你KTV、身高體重秤、自助冰激凌機等)的體驗。
o2o運營存在的問題以及新零售門店形成的可能性;
1.損耗;
2.獲客和黏客的成本。
由于賣場和倉庫是合一的,所以損耗和賣場是一致的。
我們獲客成本很低的原因在于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體驗場所,用戶在線下買了幾次后,他們幾乎不會再關注我們要提供什么促銷。
如果有時間,他們會親自來門店購物,如果沒時間,就在家或者辦公室等著送貨上門。
多做IP的組合,包括品牌、場景、商品及服務的IP。
其實當你擁有這些IP以后,用戶對你的忠誠度和歸屬感就很強,他會自帶流量,幫助你傳播。
三、新零售的未來
翁怡諾認為,要談新零售的未來,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回頭看歷史,因為未來是不可知的,我們能做的是對歷史的研判。
所以,你會看到整個消費形態從國家優先、集體主義,然后進入到了大家庭時代,然后再到一個小家庭時代、個人時代,最終進入到共享經濟時代。
從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,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者的行為出現的有意思的變化。
剛開始我們喜歡“大”,大房子、豪宅、豪車,因為這些物質是彰顯我們與眾不同的標志。
但慢慢你會發現,大家又開始喜歡小物件了,從大家電向小家電方向轉移,從喜歡大物件到有調性的小物件。
第四消費時代,日本已經出現了弱品牌甚至叫去品牌的現象,越來越多的樸素的、本土的產品形態是被更多高縣級城市的人群所接受的。
往后看10年,能夠看到中國的快速老齡化現象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看到的中國處于一個什么階段?“疊層世界”。
什么是“疊層世界”?
是指北上廣深一線市場,可能正處在從第三消費時代向第四時代演化的過程中了,但中國很多二線城市可能是在第三消費時代,三線城市可能還在第二消費時代。
所以,它本身是一個疊加。
從這個邏輯推演來看,未來一個重要的機會是什么?
是新零售往三四線,甚至五六線城市走。
“今天有人跟我講,他在上海做了一個特棒的生意,我不是那么興奮。但你說你在三四五線城市做了一個很大的生意,我相信我是特別興奮的。”
翁怡諾表示,因為這是我們消費的未來。
“曾經有朋友問我,消費的美好生活是什么?我當時第一反應是農村沒有假貨就是我們的美好生活。”
翁怡諾介紹。當下很多鎮一級、鄉一級地區,很多新零售還沒有到達。
另外,近五年來,渠道碎片化趨勢明顯。
比如,過去我們賣快消品,通過大賣場這一渠道就可以做三個省,只要會做終端攔截,就有一定的量,做出5個億的收入出來也不是難事。
但放在今天就行不通了,今天的挑戰是要會玩B2B電商、零售通,甚至新通路、渠道社區店,還有我們新零售渠道,無人化也是一個渠道,所以,這么多的渠道,實際上也叫流量碎片化。
那么,對于品牌商而言最大的難處在哪?
在如此碎片化的流量之下,要組織多少個運營團隊去對付每一種流量的運營。
甚至有一些流量渠道,我們對它還很陌生。
在這個過程中,就要求品牌商們不斷迭代自己,去適應所有的新渠道。
你會玩拼多多嗎?掌握了抖音的營銷手段了嗎?
實際上這些在近半年內出現的新的流量變化,都是我們今天的流量紅利。
在這些流量紅利之下,我們是有機會重新定義新消費品牌的